强国复兴有我《开学第一课》点燃爱国情怀
9月1日,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2023年《开学第一课》如期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节目采取多地、多主题实景课堂的全新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纵览祖国大好河山,引导同学们在“行走的课堂”中,读懂中国历史、感知中华文明。
教育兴则国家兴,面对新中国未来的人,我们应当在他们孩童之时,就在他们心中种下一粒爱党爱国、勇于奉献的心灵种子,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强大自己,才能在未来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有能力为祖国做贡献。我将与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党爱国爱校之情的教育环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使他们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立志在服务国家、贡献社会的奋斗中彰显自己的人生意义。筑梦复兴,凝心聚力,立志报国。
新学期,新期待,新目标,新征程。希望同学们在新的学年里胸怀崇高理想,砥砺奋斗之志,做有理想、有品格、有情怀的新时代好少年!更希望同学们见贤思齐,自强不息、勤奋笃学,以实际行动展现中华少年奋进的风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学们,明天之中国依然需要奋斗,希望你们在新的人生成长阶段,保持不断探索的进取心、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和坚如磐石的初心,让品行的根基更为稳固,让学力的根基更为深厚,让身心的根基更为牢靠,让创新的根基更为坚实。老师们,我们何其有幸生于伟大的时代,何其有幸生于当代之中国。作为当代中国教师,我们需要擦亮生命的底色,勇于担当作为,矢志团结奋斗,躬耕教育,强国有我!
在天地连线的太空课堂上,正在天上“出差”的神舟十六号乘组给广大青少年送出了开学礼物,告诉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有不断探索的进取心、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和坚如磐石的初心,鼓励同学们树立志向,投身到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当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迎接下一场挑战。往后我们需要更努力,不辜负祖国的期待,努力学好中国的历史,把宝贵的中国人精神弘扬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未来才能真正承担起祖国发展的重任!强国复兴,有你有我!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邀请了众多杰出的人物,有“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脱贫攻坚楷模、航天员、科学家等,他们的生动故事和感人事迹让我们深受鼓舞。第一个节目是点睛之笔,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本厚厚的《儒藏》,在首席专家王博教授的讲解下,变得通俗易懂。他深情地讲述了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让我更加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价值。同时,我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作为新一代青少年,面对困难的事情,不要逃避它;合乎道义的事情,要担负起责任来。于人如此,则人生充实,生活精彩;于家如此,则兴旺发达,攻坚克难;与国如此,族自豪,历史光辉。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带着期望和兴奋的心情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感触最深的是“拉索”的前世今生。在当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中国科研人员在高海拔的四川稻城,凭借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拉索”实验基地,为祖国的宇宙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精神令我佩服至极。强国有我,迎难而上!作为小学生的我也要努力学习,不怕困难,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2023年《开学第一课》令我受益匪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数字化科技种田。以前都是纯人工种田,而现在数字化科技种田今非昔比。我们用上了无人机等一系列先进设备来辅助种田,既省时又给力,效率大大提高。有一位教授辞去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同博士丈夫一起回乡村种田。他们勇于探索,一心只想让农民增收,终于创造出了机械化种田的方法。他们的事迹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科技力量的强大,同时也激发了我要发奋读书,将来为祖国科技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通过观看《开学第一课》,我深深被那些劳动者和科学家的故事所感动。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默默付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推动国家的进步。那些航天员们,以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向未知的宇宙发出了中国的声音;那些在科技领域中不断创新的人,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这些人,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让我明白,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加勤奋和坚韧的精神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民族,也为了我们自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