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3·15”晚会倒计时 今年这些将上热搜

未分类 03-18 阅读:25 评论:0

  晚会将揭秘相关行业存在的消费陷阱和违法侵权行为,如食品企业非法添加,危害健康食品流入市场,大众消费背后隐藏的违规翻新产业链等;将揭秘互联网上盗取个人数据信息的源头,曝光其屡禁不止的;还将展示金融消费中隐藏的新型消费骗局。

  号称“轻松减肥”的网红产品,竟暗藏致命毒素——西布曲明;在宣称“治痛风”“降尿酸”的食品中非法添加非布司他及其衍生物;在部分超市以及零食门店,仍有含脱氢乙酸钠的面包、糕点等在售……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已于2月8日正式实施。新国标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修订了一些防腐剂、食品用香料、加工助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新增了一些甜味剂在相同食品类别同使用时的总量要求。为食品生产企业划出更加清晰的红线,更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数据不当使用。数据持有者出于经济利益考量,在未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将收集到的个人数据用于其他商业用途或转售给第三方。

  网络。非法采集者通过操纵、影响或欺骗他人,以获取敏感信息,敏感数据泄露导致身份盗用、财务损失及声誉受损等严重后果。

  “AI换脸冒充亲友”。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冒充亲友或熟人,通过视频通话、发送虚假视频信息等方式,以突发疾病、遭遇事故等各种理由谎称急需用钱,请求当事人给其借款或转账。一旦款项汇出,不法分子便销声匿迹。

  仿冒金融APP实施。不法分子通过仿冒金融机构官方APP,使用与正版相同或高度相似的图标、名称,从而迷惑金融消费者;或冒用金融机构名义发布虚假APP。

  “0元享”“免费租”等套路。电动车租赁商户与招工“黑中介”联手,利用种种不实承诺,外卖骑手“以租代购”签下租车分期合约;宠物店假借“免费领养”吸引消费者,实际却要求分阶段购买宠物用品……

  随着“3·15晚会”进入倒计时,很多企业都在“严阵以待”,为的是在被点名后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回应、道歉。

  但对消费者的重视不应该仅限于3·15这一天,而是应该主动解决消费者痛点,进一步织密织牢消费权益保护网,让3·15变成365天中的每一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消费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标签:湖北租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