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出租车停运因政府毁约

未分类 06-12 阅读:96 评论:0

  据《南方都市报》1月13日报道,去年12月16日到今年1月12日,湖北咸宁出租车已经停运28天,其间有多名司机因为停运、等原因被警方拘留,且直到释放后都没有收到警方的拘留通知书。此次停运的导火索是:当地政府发文件,要求在10年过渡期后无偿收回出租车运营权。

  当地政府这样做,似乎有着“保民生”的坚实理由,按《咸宁日报》去年12月8日的说法:“10多年来,城区出租车数量一直保持在456辆。随着咸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出租车运力已不适应市民游客出行需求。由于城区出租车经营权属私人所有,严重影响出租车市场的稳定发展。”因此,咸宁市政府决定:城区拟新增200辆出租车,实行“公车公营”,拟定在10年过渡期后收回现属的出租车经营权。

  但这样的决定,也严重影响到当地的哥的“民生”。的哥在《致市长的一封公开信》中称:他们合法取得的出租车经营权,受法律保护。“现有的456辆出租车,经营权和产权都属于我们私人所有,公司既没有投资,又不承担风险,有什么理由侵占我们的个人财产?”

  此前,“出租车经营权”的取得、转让、买卖是得到政府背书的,政府无权单方面撤回。且经营权是一项财产性权利,属于公民的合法财产,按《立法法》和《物权法》的规定,政府若对其征收,应有明确的法律授权,绝不能发一纸文件,以“公益”的名义侵害公民的财产权。

  新年伊始的罢运,非咸宁独有,比如,郑州的哥为政府取消“运六歇一”的规定,也集体停运了,其背后的发生机制与咸宁如出一辙。“运六歇一”制度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郑州市现有出租车10607辆,自1996年以来就没有增加过,但随着城市范围不断扩大,“打车难”问题日益严重。于是去年12月,郑州市客运管理处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取消“运六歇一”制度,但这又影响到了的哥的休息,于是引发了罢运。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利益诉求。最近各地曝光的的哥罢运,是矛盾爆发的典型样本,也是必须承担的改革的历史成本。如今各地实施的出租车数量限制政策,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种垄断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维护了的哥的利益,扶植了出租车产业。但在十多年之后的当下,城区越来越大,“打车难”越来越严重,改变势在必行。

  从宏观背景上看,2009年开始,全国很多地方正在逐渐实现公交“国进民退”, 政府加大了公交投入,是让利于民、彰显民生的好事。但是在公交行业“国进民退”,国有企业兼并企业,公交线路被收回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矛盾。诸如咸宁这样,的哥合法取得的出租车经营权,在公益名义下,被一纸政府文件剥夺了,既没有法律依据,又未给合适的对价。这当然会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的哥的罢运乃至、。

  政府是各方利益的协调人,在做出新的制度安排时,应保全社会的整体民生,也要保的哥的民生。如何在提高全社会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具体改革过程中任何一个群体的利益,做到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最优”,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

标签:咸宁租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