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人高铁咸宁北站站前广场改造等你来建议!

未分类 05-07 阅读:10 评论:0

  6月8日,市交通运输局公布高铁咸宁北站站前广场改造规划方案,面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6月14日,期限7天。

  为加强高铁咸宁北站站前广场秩序管理,方便高铁旅客出行,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就高铁咸宁北站站前广场改造规划方案反复调研论证,现将高铁咸宁北站站前广场改造规划方案面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6月14日,期限7天。

  若您对高铁咸宁北站站前广场改造规划方案有不同意见或建议,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反馈,并提供联系方式。

  目前咸宁北站仅有1路公交线min,首末站设置在出站口正对侧,距离出站口110m,距离进站口180m,距离售票口243m。现状公交首末站点线路少,设施被绿植、广告牌遮挡,无醒目公交导向标示。

  现状出租车落客点位于售票口正前方,与私家车落客点共用1条通道;上客点位于出站口前方,候客通道总长度约为230米,仅可供35辆出租车候客,高峰时段候客排队车辆占用市政道路。

  私家车落客通道与出租车共用,落客通道仅有1条,缺少醒目的导向标示;停车场位于进站口前方,现状停车场可提供83个标准泊位,为收费停车场。

  根据《咸宁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8-2035)》及收集到的资料,2017年咸宁北站发送人次为127.8万人次,日均发送量为3502人次,2019年日发送量约为4200人次,年均客流量增长率为6.64%,截止到2019年5月到站共90趟车次,详见下表1所示。

  表1中数据表明,上午到站高铁集中在10:00至13:00,下午主要集中在14:00至18:00,在该两个时间段内共52趟高铁到达,每小时到达7.43趟,即每8min到达1趟高铁。

  根据四大队工作人员统计,高铁北站旅客出行方式主要为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三类,其中日常选择乘坐公交出行占比20%,乘坐私家车出行占比30%,乘坐出租车占比40%,10%的旅客选择交通方式。

  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规划方案,规划方案以人为本、人车分离、公交优先为出发点,以实现旅客换乘便捷、交通秩序良好、交通设施完备为落脚点,在现状基础上实施改造,做到少拆、少迁、少建,尽可能利用现状已有设施和避开广场现状绿化,达到投资少、社会效益好、提品质提容量的良好效果。

  (1)出站口位置增加15m宽行人风雨连廊(南北向),候车廊(东西向)宽度为5m,与风雨廊连为一体;

  (3)调整现状公交布局,增加12个公交泊位(带专用充电桩,增设拉膜结构停车棚),3个公交站台,其中一个为摆渡型公交站台;

  (6)在现状基础上调整停车场布局,增加停车容量,增设小汽车充电桩设施(增设拉膜结构停车棚);

  公交车规划容量=(3条线min发车间隔)×单车满载人数40人×70%满载率=720人次/h;

  出租车规划容量=[82辆候车容量+(3条车道×60÷3min单车服务时间)×补充系数2]×0.8=162辆/h;

  (4)在高铁北站站房东西侧增设交通设施,其中站房西侧预留汽车客运枢纽用地,东侧预留停车用地;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中公交、出租车、接客、落客功能区实现人车分离,公交、出租上客点与社会车辆分离,各功能区之间干扰小,行人方便、安全;

  出站口位置设置风雨连廊,进站口位置设置景观性拉膜结构,风雨连廊、候车廊内部地面施划公交、出租、停车场位置导向标,首末站内增设摆渡型公交线路,倡导绿色出行、公交优先,为到站旅客提供良好的通行环境和便捷的换乘,有效预防拉客现象;

  出租车候客通道扩容至82辆(为现状的2.3倍),停车场扩容至129个泊位(含18个充电泊位);

标签:咸宁租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