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巴黎艺术展中重新感受极具文化多样性的长江
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长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横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与吴越文明。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交通和经济命脉,见证了无数的历史更迭,滋养了沿途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金沙江的奔流到三峡的壮丽,再到平原的江南烟雨,长江不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一条流动的历史长廊,承载了中国千年文明的记忆,同时也是连接东西的重要经济纽带。
2005 年夏至2006 年春,中国画家高翔和法国作家旅克(Luc Richard) 逆长江溯源而上,沿途步行、坐船、租车、乘班车、搭拖拉机等,选择靠近长江的道路,希冀以行走的方式丈量这条悠远的大江。
一位画家、一位作家,用不同的视角和记述形式,彼此呼应,塑造了一个立体的、生机勃勃的长江。他们用艺术性和记录性并存的方式触摸了巨变中的中国时代和社会,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也展开了追问。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邀请到中法两位作者,展出他们在长江沿途绘画的60余幅色粉画和部分日记,并与法国文艺界嘉宾进行对话,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该展可以让法国观众近距离感受两位作者的长江文化行旅,深层次地探寻长江文化与自然魅力。
色粉笔的材质与稠厚、直率的线条,这些都将我们带入它们展现于纸上的那一瞬间。我们想象高翔拿着画本和色粉笔,保持敏锐与警醒,他坐着、蹲着或站着,伺机作画。他用时光将他与物象在转瞬即逝的交流中留下的印象表现出来,他勾勒它们,它们也观察他。
从远景到最微小的细节,每一页都拓展了我们的视界。色粉笔奇迹般地还原了动态、声音、气味和光线。泛白的天空,阴影与色调均匀的画面,日暮的云朵。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是处在今天还是 20 世纪?
感谢这次独特的旅行,它带着温情与慷慨。在旅途中,一个有着千面的永恒国度,一条巨大的河流,徐徐展开无数次兄弟久别重逢般的美好相见。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古老的传统之中,也存在着艰辛与严酷。欢乐的孩子,小手工业和大工业,雄伟的自然,木头和石头砌起的房屋,不朽的瞬间,故事的开端,欢聚的时刻,家庭时光,繁华或荒芜的街道,建筑工地,悬停的时间,一些未完成的草图,但目光已移向别处。
高翔,你的画作在我们的生活中画出了线条。这些线条将两个不同的世界连接在一起。我在其中找到了我的世界,那是我在清晨所观察到的世界,同样的忧虑、关切的画面,可触及的紧张感。所有这一切让我们彼此靠近,并在你如此可爱的土地上为我们提供了无数光芒。
在人类平等的高度上,你好奇的目光引领着我们。没有距离,没有打扰。我们跟随着你,一张张面孔向我们微笑,我们感觉受到接纳,亲密关系的大门缓缓打开,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你画面上生动、强烈、带有温度的色彩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脉搏。
读你这本壮美的书,有一种追随着蜿蜒河流的强烈感觉。我只有一个愿望:去这些陡峭的河岸崖边,找到这些女人、男人和这些地点,体验这些独特的时刻。穿过一座座桥,跨上一辆辆摩托,爬上一辆辆货车,跳上一条条船,顺水而行,这些水流仿佛是血管,为世界跳动的心脏输送着血液。当我合上你的书,因在书中的发现而更充实,我变得更强大、更有活力,已做好再次出发的准备。
这里展出的是高翔与法国作家旅克·理查德 (Luc Richard)数年前的一次长江旅行写生的作品。这是一次行走中的视觉记录,具有社会调查的属性,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在一个大的文化视野下展开的叙事,是一线的、现场通讯式的写生与日记记录。这是他们艺术走入生活的巨大考验,也是对古人“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
与一般采风纪游不同,高翔与旅克通过逆长江溯流而上的行走,更加贴近长江文明的脉络和肌理,通过实地观察、感受、记录,用画笔速写沿途地理地貌、社会民生、人文风情、山水景物,叙述长江与人的关系与流变,捕捉现实与记忆的瞬间,画风朴素、真实、生动。
这些画作与日记不属于特定风景或者特定人物,它给我们勾画出关于长江的一个个局部,即在这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上每一个节点,都呈现为丰富而又独特的地理时空、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景观,这些局部连接起来,连缀整合为一幅长江区域自然人文的宏伟全景,为我们建构起一个关于长江的视觉图像志。
这些倏忽而过的繁华或荒芜,重叠交错的风景和身影,宏伟的遗迹遥远的山村,都凝聚了作者深沉的爱与关切,目光所及流露出他们对于精神原乡的忧思,处处可见他们对于时间痕迹的追寻吟咏,对于生存处境的拷问。长江亘古长流,世界不息变动,不同时代长江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和精神价值,即使同一时代,长江也因其穿越中国境内的广阔区域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丰饶景观和社会风貌,长江因此而迷人。
万古江河不尽流,新时代推动建设生态长江,长江水系生态环境状况得以很大改善,长江正被温柔以待。同为一家人,共饮长江水,长江以其独有的精神底蕴和文化认同,为中华文明注入生生不息的动力。我们希望从高翔与旅克的作品中,从他们对长江流域的文化行旅中获得启示,共同探寻长江何以长江的答案。
长江从东向西贯穿中国全境,是中国第一大河,它的每一刻变化,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和国家的缩影。时值21世纪,正是中国社会变革最激烈的时刻,也是长江沿岸自然和人文景观发生巨变的一段时间——三峡大坝的建设如火如荼,库区蓄水位逐年升高;经济全球化深入长江中、上游腹部城镇,新盖的山城和拆平的老城在同时述说变迁的故事。
两位作者彼时的行走,让我们看到变化中的中国——下游发展中的社会,对比上游原生社会的落后与宁静。
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我们频频争论人类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人类的幸福究竟如何定义时,这本高翔和旅克的长江行走考察《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令人于疫情反复之下陷入关于个体生存状态的深深思考。《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