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未分类 01-07 阅读:452 评论:0

  四十年砥砺奋进,襄阳人矢志不渝。如今,一幅幅高路入云、长虹飞架的多彩画面,尽情舒展在荆山汉水之间。

  重塑七省通衢枢纽地位,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襄阳交通人以时不我待、克难攻坚的精神,奋力书写新篇章。

  俯瞰襄阳大地,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纵横交错的国省干线、通村达户的农村公路、穿山越水的隧道桥梁尽收眼底,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夯实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底盘,使得汉江流域开发开放的襄阳气场日益强大。

  “要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以深远的战略眼光,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增强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12月3日上午,市委李乐成专题听取襄阳机场改扩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交通工作汇报,为下一阶段襄阳交通大发展定向指路。

  全面规划战略目标与路径。着力拓展铁路大动脉,加快建设“三纵两横一环两支”高速公路网、汉江千吨级航道。加强综合客运枢纽、物流园区、智慧交通建设,进一步推进便捷大物流建设,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此前的10月18日,由国家发改委编制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从高度、全局角度、历史维度等方面为襄阳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了强力支撑。

  依水而立、因水而兴。控扼南北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襄阳成为南北经济的大通道,商业之盛延续千年。然而,随着内河航运的没落,襄阳的交通枢纽地位一度不保,直到全国大力发展铁路建设,襄阳才重新搭上快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汉丹铁路、焦柳铁路的修建,让襄阳成为全国的明星城市。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周边城市铁路建设飞速追近甚至反超,高铁、民航等现代交通工具日益兴起,襄阳固有的交通比较优势不再凸显。

  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99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绕城南、枣潜南、枣潜北、保神、老谷等5条高速公路建设持续推进,老谷高速即将建成通车,襄阳至南漳高速已完成投资人招标。

  襄阳国省道总里程达2845公里,实现了县县通国道、镇镇通国省道,所有县(市、区)均实现国省道绕城。农村公路总里程2.7万公里,硬化(刷黑)路面1.9万公里,全市259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水泥路和通客车。

  今年,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我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020公里,改造危桥20座,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513公里,建设美丽农村路1000公里。南漳县、老河口市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207国道襄阳段改建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已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项目库。

  与此同时,小河港区一期和雅口航运枢纽建设紧锣密鼓,郑万高铁、汉十高铁和蒙华铁路襄阳段加速推进……

  铁、水、公、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比翼齐飞,市内交通与市外交通无缝对接,一个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正使襄阳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融入全国经济发展大潮。

  襄阳汽车客运西站已竣工,襄阳汽车客运南站建设全面启动,襄阳东津公铁换乘中心正进行主体工程施工,配套的公交停保场、长途客运整备场项目也在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客运站点92个(其中一级站4个、二级站8个)、候车棚2167个,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区站场为枢纽、县(市)区客运站场为中心、乡镇站点为节点、辐射农村的客运基础设施体系,中心城区长途客运枢纽布局日趋完善。

  全市共有道路客运企业及个体经营户390家,有营运客车2389台,已发展客运班线个市州,构建了以市区为中心、县县可中转、村村可通达的客运服务体系。2018年,预计将完成旅客运输1.1亿人次、旅客周转量51亿人公里。

  合法网约车正式上路营运,“襄阳出行”APP正式上线运营,襄阳出租车行业正式进入“巡游+网约”新时代。

  中心城区公交车辆已达1700台,开通公交线亿人次,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64%,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99%。襄阳公交实现线上、公交卡、现金“全支付”,广大市民的出行品质进一步提升。

  扎实推进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城乡配送、冷链仓储等物流项目,加快建设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建成各类物流园区(中心)11家,培育国家A级物流企业91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37家。全市共有公路货运经营者49576个,其中个体运输户47929个、货运企业1647家。全市共有在运管部门登记有效的营运载货汽车81984辆,总吨位770446吨。预计今年全市将完成货物运输量3.4亿吨、货物周转量625亿吨公里。

  经过积极努力,今年6月,襄阳市被正式确定为全国22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之一。市交通运输部门还出台《襄阳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实施细则》,从绿色货运配送网络、集约化运输组织方式、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绿色物流智慧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减少大气污染,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尽管部省“以奖代补”,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标准有较大的提高,建养资金仍存在缺口,需地方配套。

  “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向改革要出路,用创新的办法来解决农村公路建设难题!”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局长水波表示,开展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改革,就是要整合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土地等涉农资金,以县市为单位,整体打包,引入央企等社会资本,借央企的钱修襄阳的路,用明天的钱修今天的路,让农民朋友早日走上小康幸福路。

  宜城市将10条、总里程达110公里的县乡道改造项目整体打包,完成该市第一批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项目包招标工作;老河口市采用“2+5”模式,率先完成该市首个投资达5亿元的“建养一体化”项目招标,同时拟将330公里农村旅游公路整合打包,建成一线串珠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南漳县主动整合涉农涉林涉水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建养一体化”改革即将在全市全面铺开。

  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是行业内公认的难啃的“硬骨头”,襄阳交通人勇于担当,主动破解,以8月底全市2200辆巡游车经营权到期为契机,全面启动改革工作。

  明晰车辆产权、经营使用权、公司集约管理权的权属关系。引导出租车公司自愿整合重组,将23家小、弱、散的出租汽车公司整合成3家大公司,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

  非法船舶的取缔、非法砂场的拆除工作,阻力重重。市交通运输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和沿江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借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强大声势,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开展整治工作。

  在全市“两非”整治工作中,非法码头、非法船舶治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先后取缔非法砂场396个,拆解非法船舶1086艘,土地复垦214.9亩,岸线公里。

  11月1日起,支付宝在襄阳公交车内全面上线。银联、微信、支付宝在襄阳公交车内全面上线,使得襄阳公交集团成为湖北省第一家支持各类支付形式的公交企业,是全国屈指可数支持“全支付”的公交企业,使用移动支付的襄阳乘客累计突破2000万人次,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实惠。

  以现代科技为支撑,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让襄阳公交拥有“最强大脑”。“襄阳出行”APP让乘客能够掐点乘车、租车,随时约车;建设公交车“全支付”平台,银联、美团、京东、微信等支付手段次第推出,大大降低了市民出行成本;升级“襄阳充电”APP,面向社会开放公交场站充电设施,为市民寻桩、充电、缴费提供精准服务。

  2013年前,襄阳公交有61条线名,全部为传统的人工调度作业。建设GPS智能调度监控系统后,人力成本大幅降低。目前,全市94条公交线%,年均综合效益超千万元。

  站点监控系统为营运生产装上“千里眼”,近百个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公交车运营情况;出租车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营,消除“拒载、强行拼客、不打表收费”等行业管理“痛点”。

  建设公交实时监测、客流分析大数据平台,对市民出行规律进行精准分析,根据客流量合理匹配运力,全年节约成本1300余万元。

  着力提升交通运输监管能力,完成全市2783辆“两客一危”车辆车载视频2G、3G升级4G的安装、验收、复核、检查和整改工作,并对4G动态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成第三方监测服务平台。

  2018年11月中旬,基于“互联网+交通+旅游”服务的“襄阳旅游超市”APP上线运行,为旅游租赁车市场搭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规范旅游公司、车辆和优质服务,让游客租车出行更加安全。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局长水波表示,市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把人民放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积极对接《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围绕交通建设、运输发展和机构改革三大主线,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全力推进襄阳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3月,省交通厅以放开搞活运输市场为重点,提出“企业下放、管理集中、面向全省、搞活流通”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交通改革,取消了社会车船不准参加交通营运的限制。根据省交通厅精神,襄樊市水路运输、公路运输市场全面开放。交通运输业出现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局面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运输结构。“有水大家行船、有路大家行车”逐渐形成。

  7月1日,襄樊市交通局筹资建设的市重点工程襄城环山路通车。该路段是襄樊市襄城区南出口的重要通道,大大缓解了襄樊南出口的交通压力。

  10月24日,总投资9061万元的汉江余家湖港试运行一年后,通过国家验收。该港是国家和省“七五”能源交通重点项目,是我国内河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专用港口。

  3月16日,崔家营航电枢纽船闸试航成功。该船闸的建成通航标志着崔家营工程已经开始发挥社会效益,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对汉江航道的梯级发展及湖北水运的振兴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4月30日24时,根据省政府《关于取消全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通知》(鄂政发〔2009〕22号)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意见,襄樊市12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和1个经营性收费站(观音阁收费站)准时停止收费。

  9月16日,襄阳公交GPS智能调度系统正式在城区8条线辆公交车上试运行。该系统极大提升了公交运营效率,提升了公交精细化管理水平。

  4月,主城区新增500辆出租车按照“公车公营”模式特许给公交公司经营,在全国出租车行业率先闯出了一条“零挂靠、零承包、零班费、零份子钱”的新路子。2015年1月29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以《我们不交份子钱》为题,介绍了出租车行业改革的“襄阳模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7月,宜城市交通物流发展局与邮政局共同签订了宜城市农村物流共建协议,在宜城市流水镇建设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实现“交邮资源互补”,为“三农”服务,2013年9月初建成投入使用,得到时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的充分肯定。

  7月23日,襄阳市区最后一辆客运人力三轮车上交樊城回收点。至此,城区958辆人力三轮车全部退出襄阳客运市场。

  12月26日,全省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资金投入最大的山区高速公路——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全线顺利通车,结束保康不通高速的历史。

  7月1日,麻竹高速公路保康牌坊湾至寺坪段建成通车,至此,麻竹高速南漳至保康段全线国道改建工程全线建成通车。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对于优化区域路网结构,缓解襄阳城区交通压力,提升襄阳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一心四城”城市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5月,南漳县获得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交通报》、《湖北日报》、湖北卫视等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组成

  老河口市创新安防新模式,通过在农村公路两侧植树种花,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提升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功能,走出了一条平原地区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的新路,达到了“沿路尽芬芳”的良好效果,先后被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聚焦、宣传、推介。

  目前,规模最大的国道改建工程——207国道改建项目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中期规划调整项目库。

标签:襄阳租车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